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了到2022年需要实现对现行的教学体制中的“唯分论”向“立德树人”方向进行转型。主要包括了6个目标,这里我们着重说四点:
1、适应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改革。
在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对于原先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明显是不利的,在这个改革体系中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和之前“唯分论”体制下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的解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截止去年年底,我们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8%。其中包括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解读国家有关教改政策的时候要明确是普通高中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包括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是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进行报名,这里面就包含了职业高中等范围的学生。
虽然我们国家的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问题存在,致使素质教育在推行多年之后仍然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得到实实在在地落实。
改革后的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方面的要求。在高中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是14分,在所有科目中占比最高。说明国家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机制和途径,更加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并由此来推动整个育人模式的改革。
在高中教育改革的试点地区上海,就要求高中生的公益劳动三年不少于60学时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还可以超学时完成。
2、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上课,推进研究性学习
对此,作为教改试点地区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向大家进行了说明。
上海高考等级考科目设置的6选3共有20种组合,每一种组合都有学生选择,同时在学生的科目选择上,体现出文理兼顾的特点。同时,学校也根据情况设置了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三种走班模式,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兴趣志向进行选学选考,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由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学,所以作为试点地区的上海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有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经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海的学生连续三年100%有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文、理、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同时,上海也开发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平台和第三方的认证平台,为学生提供过程指导和第三方专家的远程答辩认证服务。
这些充分说明了高中教育改革的目标性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兴趣点,在实践及应用过程中锻炼自己。同时,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及前进目标,正如有些上海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立下了从医的志向,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3、德育先行
在整个《指导意见》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关于德育方面的要求。
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且明确指出将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这个是2022年要达成的教改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切实衡量指标的执行方案。
为此,教育部门组织专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科,提出学科的核心素养。其间包含了三个要点: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充分说明了今后在课程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不会再以考纲作为重点,而是将课程的育人目标作为重点,并且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同时,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比重加强,并计算到毕业学分当中,尤其是对于试点上海,更是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身的生涯规划相结合,同时将学生的公益活动参与实践与参与评价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更是表明了国家对于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德育的要求更加提升到了一个相当比较高的高度,并且这种高度还要比知识掌握度方面更要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的解读中,统筹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中,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着重保障:
健全师资补充和激励机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时候向普通高中予以适当倾斜;
,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加快突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不仅要“建机制”,更要“定标准”、“拓渠道”,加大普通高中的建设投入,解决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学校运转和管理成本提高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AI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原有的高考政策已经难以满足我们国家对日益发展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而这种文化需求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人文性、创造性和更多的人文情怀,这将是我们面对数字时代来临时的正确应对姿势之一,这也是人工智能所难以替代的部分。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科技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国民素质需要整体上一个台阶,加强对高中教育制度的改革,让其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爱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将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尽管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还是一个梦想,但我相信随着高中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伟大的祖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将不再是个梦想。